[架構師觀點] .NET 開發人員該如何看待 Open Source Solutions?

開始之前,先來看一個實際的案例… StackOverflow,開發人員很愛用的網站,每隔幾年都會在官方的部落格上面公布他的系統架構。來看看 2016 版的架構演進成什麼樣子 (原文: Stack Overflow: The Architecture - 2016 Edition)

為何我特地拿 stackoverflow 網站的架構當作例子? 其實這個例子蠻特別的,導致我幾年前第一次看到就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這網站核心的部分,其實都是用 .NET 開發的,包含 Web Tier 跟 Service Tier 都是。理所當然的,資料庫也用 Microsoft SQL Server。但是這麼大規模的網站,也混搭了不少的 Linux Server, 負責 Search Server (Elastic Search) 跟 Cache Server (Redis), 前端的 Load Balancers 也沒有用 Microsoft IIS ARR (IIS Application Request Routing), 而是採用了 Linux + HAProxy..

令我好奇的是,這種混搭的架構,一定會讓它的複雜度提高。我相信他考量的絕對不是 Windows Server 比較貴這種層次的理由 (畢竟他為了這架構,連管理用的 AD 都包進去了,還會搭配 Linux 一起使用一定有更強烈的動機)。複雜度的問題,包含系統架構層面,開發人員的能力經驗層面,網站維運層面都是如此。那麼,這樣真的是個好的設計嗎? 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這樣的設計? 這樣的設計會有甚麼困難跟挑戰?

過去講到 .NET v.s. Java, 或是 Windows v.s. Linux, 總是會變成像藍綠對決一樣… 所以我總是避免談論這類話題,免得被捲入意識形態之爭,尤其是在 Microsoft 是由 Steve Ballmer 當家的那個年代。換上 Staya Nadella 上任之後,果然能精準地抓住開發人員在想什麼,一瞬間 Microsoft 什麼東西都跟 Open Source / Linux 這兩個領域靠了…。

從 .NET Open Source, .NET Core 開始可以在 Linux / MacOS 執行;Visual Studio 可以開發各種平台的應用程式;Visual Studio Code 可以跨平台;到現在連 SQL Server 都要推出 Linux 版本了..

這時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,過去都抱著 .NET + Windows 的這些族群,要如何才能跟上 Microsoft 規劃的 Roadmap ? 以下就是我自己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,純個人觀點…

STEP #1, 看懂 Microsoft 的定位及策略

其實我也不知道 Microsoft 這些策略背後的目的,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,就是 Microsoft 希望抓住開發人員,不論你是甚麼平台的開發者,你通通都要用 Microsoft 的產品及服務就對了。這點還不難理解,我舉幾個例子:

1. 用 Visual Studio 開發所有平台的 APP

舉凡 //Build/2015 發布的 UWP + 四大 Bridge Projects (雖然 Astoria - Android 子系統 project 已經掛掉了),不過 Microsoft 仍然致力於用 Visual Studio 就可以讓你把別的平台寫好的 APP 直接轉成 UWP,在 Windows 10 上面執行。

反過來看也一樣,用 Visual Studio 寫一次就能發行到各大平台的支援也沒少過,包含 Visual Studio 內建支援 Cordova (HTML5 + CSS3 + JavaScript 開發跨平台 APP),已及 //Build/2016 才宣布 Visual Studio 將內建 Xmarian, 用 Native 的方式跨平台開發 APP。

另外,上週才看到的消息,Visual Studio 也開始支援開發及編譯出 Linux 能執行的 Code 了…

2. 用 .NET Core 開發所有平台的 Server Side Application

Microsoft 除了開發工具要搶占市場之外,開發的平台及語言也沒閒著 (.NET Core / C#)。一樣在 //Build/2015 才大動作發表的 .NET Core, 現在已經 RC2 了。

包括 Runtime, 編譯器, BCL (Basic Class Library), 通通都 Open Source。不再需要靠第三方的 Mono Project,直接靠官方支援就已經可以直接在 Windows / Linux / MacOS 上執行 ASP.NET…

3. 用 Visual Studio Code 當作所有平台的 IDE 第一選擇

除了 Windows 平台上面的 Visual Studio 之外,Microsoft 也極力發展跨平台的 IDE: Visual Studio Code, 如果你有必要在其他平台 (非 Windows) 上面寫 Code, 那就是 VSCode 了,雖然才剛 1.0 release, 不過反應還不錯,再過一兩年應該大有可為

2017/11 更新: microsoft connect 2016 也 announce 了 visual studio for mac, visual studio code 也推出了 x64 的版本, visual studio 家族跨的平台也越來越豐富了

4. 用 Windows 10 / 2016 當作所有平台的開發環境

排除行動裝置,SERVER 端的執行環境就兩大派: Windows / Linux。封裝佈署方式現在最當紅的就是 Container (Docker),這些也全都在 Microsoft 規劃的支援範圍內,你用 Windows 通通可以搞定..

Container, Windows 2016 開始支援 Windows Container, 以後 Windows Application 也可以開始用 DockerFile 來 Build Container Image, 用 Docker 的方式快速的佈署。對於 Linux Kernel 的 Container 支援也沒漏掉,Microsoft 與 Docker 也密切合作,Docker for Windows 也有大改版 (Beta Now, 無奈我一直都排不到 beta tester @@),原生支援 Hyper-V 當作底層的虛擬化環境,為了讓使用體驗更好,Hyper-V 也開始加入了 Nested Hypervisor Support。

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: Windows 10 將會內建 Linux Shell, 可以原生的執行 Linux ELF 格式的執行檔 ( under user mode only) 而不需要重新編譯。這部分我腦補一下,如果再發展下去,也許以後 Windows Container 也能執行 Linux 版本的 Container Image 也說不定…

2017/09 更新: 事實證明,我猜測的方向對了,只是最終 Microsoft 端出來的 Solution 猜錯了。Windows Server 2016 將來 的確可以直接執行 Linux Container 沒錯,只是他靠的不是 WSL (Windows Linux Subsystem), 而是靠 Hyper-V Container, 搭配 Linux Kit 直接在 Windows 上面執行 Linux Container。

參考今年四月份的消息: DockerCon 2017: Powering new Linux innovations with Hyper-V isolation and Windows Server

5. 用 Microsoft Azure 當作所有服務執行的平台

最後輪到雲端了,Azure 已經不向當年 2009 剛推出時的狀況,只支援 .NET 而已… 現在不僅可以直接 Create Linux VM, 甚至你需要各種 Linux / Open Source 的服務,都有整理好樣板給你使用,只要點幾下滑鼠,服務就已經佈署好等你使用..Azure 平台不再是只提供 Microsoft Solution, 而是你需要什麼上面都提供,只要你 Hosting 在 Azure 上面就好。

看到這邊,我開始了解 Staya 講的 “Mobile First, Cloud First” 是指什麼意思了。過去 Microsoft 都在把所有東西綁進自家的 “Platform”,但是現在更像是提供 “Applications & Services”,因此 Microsoft 的策略,講的更白話一點應該是這樣:

從過去的 “Mobile (Platform) First, Cloud (Platform) First”, 轉移到 “Mobile (Application & Services) First, Cloud (Application & Service) First” 才對。

STEP #2, 個人該如何轉變?

這真是個大哉問,你得先知到目標在哪裡,才能知道你還欠缺什麼,也才能知道你該改變什麼,以及如何轉變…。我就先大膽假設一下好了。假設將來的環境,已經不再有 Windows / Linux 的隔閡,你可以盡你所能的挑選最棒的元件,用最適合的架構來規劃你的 service 時,你會怎麼做?

沒錯,這就是我一開始舉 StackOverflow 當作範例的原因。StackOverflow 很明顯的就是挑選他需要的領域內最棒的 Solution,來搭建他的服務。不過這樣的混搭設計,不論在開發、維運、測試及除錯等等的門檻都提高不少,有些規模或能力較差的團隊往往會望而卻步。

不過,如果 Microsoft 的策略成功,那麼以後像 StackOverflow 這樣的架構就是垂手可得的,不再有現在的高門檻…。不需要大規模佈署 (只有一台 Server 也行),不用投入大量資源,開發團隊及維運團隊也不需要橫跨兩大陣營來打造服務 (只要熟悉 .NET Core 就行)。佈署及管理都可以在彈指之間完成… (只需要熟 Docker 就行)。

我就用我理想中的技術及架構,來重現同樣的組態吧:

如果你正好看過我前一篇文章 (Rancher – 管理內部及外部 (Azure) Docker Cluster 的好工具) 的話,就會知道這環境非常容易就可以架設起來,這樣的架構是非常容易達成的。這其中有幾個關鍵技術,我個人非常推薦過去是 Microsoft 陣營的開發人員現在就去學習,包括 .NET Core、Open Source 常見的主流元件、以及容器化技術 Docker 。這三項分別代表了開發、主流元件、服務佈署三大領域。

以下我就分別從開發、IT架構、以及人員能力養成三個角度來探討:

DEV: 開發架構上的考量 - 盡早轉移到 .NET Core

我挑選 StackOverflow 當例子,很大的原因是他 WEB 採用的是 C# / .NET 的 solution. 雖然目前 Open Source 都還是以 LAMP Stack 為大宗,開發語言 PHP 的能見度最高。不過單就 Language 來看,我覺得 C# / Java 才具備大型或是複雜的架構發展,主要原因就在於語言本身給你多大的發揮空間。然而 C# / Java 又受限於背後的老大: Microsoft / Oracle 投入多少資源去發展他。

既然我會在這邊寫這篇,我當然是看好 C# 語言本身的發展 (否則我也不會寫這篇了: //build/2016 – The Future of C#)。有 Andres 大神在背後支撐,加上地表最強的 IDE: Visual Studio,實在沒有不用的理由。為了後面的 IT 佈署考量,戰略上升級到 .NET Core 是絕對值得的,一來進可攻,你有機會直接佈署到 Linux 或是 Docker 的環境;二來退可守,你要留再 Windows Platform 也是很好的選擇。至少你的開發團隊就不用為了將來佈署的問題傷透腦筋。過去我看過太多例子,為了佈署問題而遷就不是最佳的開發技術。

架構中其他的服務,如 Cache (Redis, Memory Cached … )、Reverse Proxy (Apache, Nginx, HA Proxy …) 等等,對於開發人員來說,不熟 Linux 及 Redis 安裝設定也不再是個問題了,因為 Docker 已經幫你從安裝設定的地獄中解放出來,你只要挑選官方或是高手預先包裝好的 Container 就一切搞定。Redis 在此架構中是用來提高效能的服務,而非自己開發的服務。採用 Container 是最簡單的取得方式。

有了 Microsoft .NET Core 的背書,加上 SQL Server 也即將在 2017 推出 Linux 版本,這整個架構到底要挑選 Windows or Linux,突然間就單純的是需求問題,而不是政治問題了。你可以放心的使用 C# 來開發你的應用程式,佈署階段則可完全以維運為主要考量來評估。不論你選擇哪個平台,都會有對應的 Container 容器化的技術供你使用。

這段的最後補充一下參考資訊,StackOverflow 有三篇文章值得一看:

  1. 系統架構設計: Stack Overflow: The Architecture - 2016 Edition
  2. 硬體設備: Stack Overflow: The Hardware - 2016 Edition
  3. 開發流程 CI 作法: Stack Overflow: How We Do Deployment - 2016 Edition

IT: 架構設計上的考量 - 盡早採納容器化的佈署管理方式 (Docker)

前面看的出來,開發已經跟佈署脫鉤了,關鍵技術就是 Container (Docker)。因此在系統開發階段,只要確保每個服務都能夠容器化,包裝成 Docker Container 後,就萬事具備了! 接下來 IT 規劃就只要靠 Docker Swarm 來建立整套的 Docker Cluster,去承載這些 Containers。如果不敷使用,還有更進階的 Mesos,甚至是 DC/OS (Data Center OS) 可以使用。不想自己養機器? 這些服務也在 Microsoft Azure 上有現成的 Azure Container Service, 直接替你準備好環境。

至於這些 Containers 之間的關係,還有 Scale 等等組態,交給 Docker Compose 就可以了,有興趣的人用這關鍵字就可以知道詳細用法,我就不多說。這些都是縣在現有垂手可得的資源,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。如果你需要的規模不大,也許實體的 Server (Docker Swarm Node) 只要兩三台就能搞定。如果你的資源足夠,也有大流量的需求,這規模擴大到上百台 Server 也不是問題。甚至你要擴充到上千台或是上萬台,用更進階的 DC/OS 也同樣的能滿足你的需求。

目前 Windows Server 2016 還尚未 Release, 截至目前為止也才 Tech Preview 5 而已,離正式發行還好一段時間。雖然 這版已經開始支援 Windows Container 的技術,也支援標準的 Docker API。雖然目前版本還有很多限制,Windows / Linux Container Image 也都還無法互相混用,不過上面的架構也已經開始有能力用 Windows 環境架設出來了,我相信在 Microsoft 未來的 Roadmap 裡一定會有更好的互通性,來進一步簡化這樣的架構建立及維護門檻。

上述架構的說明,我都是以 Docker 官方的技術為主 (Docker Swarm, Docker Compose) 來說明。如果你採用我上篇介紹的 Rancher,那麼整個架構跟組態就更容易了。有內建的 Load Balancer Service 可以使用,Scale Out 也只要在介面上直接按下你要的個數就結束。

IDP: 個人的學習及發展計畫 - 趕緊熟悉這一切

看到這些技術整合起來的威力了嗎? 沒錯… 這些就是我在半年前初次接觸 Docker 時就看到的未來,也是因為看到這樣的威力,我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我原本一竅不通的 Linux ,學習怎麼使用 Docker,熟悉這個生態裡常用的 Apache / Nginx / HA Proxy / …. 等等服務,為的就是這一刻啊…

也是因為這樣,我思考了很久,我的目的並不是去跟 Linux 很強的人來競爭,我的目的是用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進入這個領域。只要了解每個服務的特色及使用時機,我就有足夠的知識來調配最佳的架構。對於原本就是 Microsoft Solution 的人們,要跨入這樣混搭的最佳途徑就是熟悉這三件事:

  1. 熟悉 Docker 容器技術 (不論將來你是用 Windows / MacOS / Linux 的 Docker Engine)
  2. 熟悉 Open Source 架構的幾個重要服務 (如 Nginx, HA Proxy, MySQL, Redis … 等等)
  3. 盡快的將你的開發技能及開發平台,移轉到 .NET Core

結論

寫了這堆,難得沒貼到 Screen Capture,也沒貼到 Code .. 算是把過去半年我為何極力的轉換領域的原因做個整理,寫下來的心得。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,過去這半年我不是漫無目的趕流行才研究 Docker 跟 .NET Core 的,而是看到未來的轉變,有計畫的進行。

其實我分享的這些內容,對我自身來說我也是初學者,所以論深度及廣度應該都比不上早在 Linux + Open Source 打滾多年的前輩。所以我鎖定的對象,是跟我一樣過去都是以 Microsoft 陣營為主的開發人員為主。我想我們會碰到的問題跟障礙都差不多,希望我的分享會對你們有幫助 :D






安德魯部落格 GPTs

試試用 GPTs 幫你讀文章!
直接用白話文詢問,"安德魯的部落格 GPTs" 會幫你找到相關文章,也會用我文章的知識來回答你的問題。

Facebook Pages

Edit Post (Pull Request)

Post Directory